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1月23日17时50分讯(记者 闫仪 通讯员 黄馨仪)皮薄、肉细、汁多、味甜、个头大——脆口甜心的“黄花梨”,在重庆市渝北区茨竹镇放牛坪村有着“大功绩”。
今(23)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在茨竹镇放牛坪村,黄花梨产业高质量发展已有三十年时间,硕果累累的梨压弯了树枝,也让数百村民们笑弯了眉毛。该村栽种黄花梨7000亩,从荒山荒地到农家乐园,从万亩花田观赏季到梨花采果节,从加工厂到生产梨膏、梨膏酒等梨产品。该地“以梨为媒”深挖旅游资源,延伸产业价值链,增加农业附加值。
黄花梨产业的崛起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作为一个典型的丘陵山村,放牛坪村土地肥沃,亚热带季风气候明显,森林覆盖率达86%,种梨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当地政府开始引导村民大规模开山建园种梨,全村村民响亮地提出了“战晴天,斗雨天,小风小雨是好天,邀请八方客,男女老幼齐上山,苦战三五年,建成小康花果山”的战斗口号,全力以赴开梯建园。1996年,全村开梯建园总投工20余万个,折资30多万元,同时自筹资金10多万元,总开梯建园7000亩,栽植梨树45万株。
为了实现产品上规模、上档次、上品牌,全村还注册了“放牛坪香梨春”“放牛坪商标”等19个商标。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梨子的卖相和口感,村民们使用生物农药、生物有机肥,并采取节水滴灌设备,顺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趋势,2009年获得无公害农产品整体认定,2013年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吸引了不少重庆、四川、贵州的客商主动上门收购,年销鲜梨近万吨,收入上千万元。
近万亩梨园建起来了,望着漫山遍野雪白的梨花,放牛坪村人又有了新的想法。茨竹镇党委政府按照农旅一体化发展思路对整个放牛坪村的风貌进行塑造,围绕“梨花+梨果+特色地域风情”深入推动乡村旅游,2016年打造AAA级景区,整合犀牛阁、望牛亭、极顶览胜、松竹幽谷、北斗七星池、丛林木屋等特色旅游资源,以“梨”为媒,至今已举办梨花节共十届,景区旅游接待达到每年10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1000万元以上,梨农们还利用梨花节、采果节相继办起了大唐山庄、森空雅竹等特色农家乐30多家。丰富的梨花资源催生了火热的“梨经济”,老百姓们销售自家的农特产品,成为招揽八方游客,发展乡村旅游,老百姓的收入大大提高。
村子有了旅游节,村民有了新盼头。正是因为发展“梨经济”,放牛坪村从人年均收入仅2000多元的山村变成了人年均收入超万元的梨园新村,2019年,放牛坪村人均年收入更是达到了19000多元。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思想观念也转变了,大家开始积极主动的发展特色民俗和农业来实现增收,逐步打造出“生态+农业+旅游”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通过创新技术做深加工,梨子的附加值能增加200%!一盒小小的梨膏能卖到68元,清心润肺、消痰解毒,卖得好得很!”茨竹镇放牛坪梨膏第四代传承人陈华笑着说。在他的梨膏车间里,村民们都在忙着装瓶。
说到熬制梨膏,陈华打开了话匣子。他说,放牛坪村海拔高,日照足,雨量充沛,生长出来的梨子皮薄汁多。“我们精选优质的富硒黄花梨,去蒂去核,洗净后切成小块放入机器中打碎,再用白纱布过滤留汁,用大火将梨汁熬6-7小时至粘稠状,再转小火熬2-3小时,直至锅内梨膏熬制成为金黄色。”茨竹镇将放牛坪梨膏纳入重点传承保护项目,并进行科学改进,继续探索梨膏更优质的加工方法和配方,因投资较小、简单易操作,非常容易就被果农们掌握和接受了。
传承人陈华介绍说,对梨子做深加工,开发梨罐头、梨干、梨脯、止咳糖浆等高的附加价值,能大大的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梨子的效益就成倍增加了。他们目前已开发出梨膏、梨汁、梨酒等产品,销售势头正好。下一步,准备再将600亩梨树改良换种,引进更多社会资本,让基地做得更大,更具影响,打入更广阔的市场,实现黄花梨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
据悉,下一步,茨竹镇放牛坪村将以产业为依托,深入推进“三变”改革,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健全村集体资产运营管理和收益分配机制,探索村生产互助合作社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合股联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道路,真正形成以股份为纽带,打造“农民变股民”为核心的利益联结新局面,最终实现百姓富、产业兴、生态美的美丽村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1月23日17时50分讯(记者 闫仪 通讯员 黄馨仪)皮薄、肉细、汁多、味甜、个头大——脆口甜心的“黄花梨”,在重庆市渝北区茨竹镇放牛坪村有着“大功绩”。
今(23)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了解到,在茨竹镇放牛坪村,黄花梨产业发展已有三十年时间,硕果累累的梨压弯了树枝,也让数百村民们笑弯了眉毛。该村栽种黄花梨7000亩,从荒山荒地到农家乐园,从万亩花田观赏季到梨花采果节,从加工厂到生产梨膏、梨膏酒等梨产品。该地“以梨为媒”深挖旅游资源,延伸产业价值链,增加农业附加值。
黄花梨产业的崛起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作为一个典型的丘陵山村,放牛坪村土地肥沃,亚热带季风气候明显,森林覆盖率达86%,种梨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当地政府开始引导村民大规模开山建园种梨,全村村民响亮地提出了“战晴天,斗雨天,小风小雨是好天,邀请八方客,男女老幼齐上山,苦战三五年,建成小康花果山”的战斗口号,全力以赴开梯建园。1996年,全村开梯建园总投工20余万个,折资30多万元,同时自筹资金10多万元,总开梯建园7000亩,栽植梨树45万株。
为了实现产品上规模、上档次、上品牌,全村还注册了“放牛坪香梨春”“放牛坪商标”等19个商标。为了保证梨子的卖相和口感,村民们使用生物农药、生物有机肥,并采取节水滴灌设备,顺应现代农业发展趋势,2009年获得无公害农产品整体认定,2013年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吸引了不少重庆、四川、贵州的客商主动上门收购,年销鲜梨近万吨,收入上千万元。
近万亩梨园建起来了,望着漫山遍野雪白的梨花,放牛坪村人又有了新的想法。茨竹镇党委政府按照农旅一体化发展思路对整个放牛坪村的风貌进行塑造,围绕“梨花+梨果+特色地域风情”深入推动乡村旅游,2016年打造AAA级景区,整合犀牛阁、望牛亭、极顶览胜、松竹幽谷、北斗七星池、丛林木屋等特色旅游资源,以“梨”为媒,至今已举办梨花节共十届,景区旅游接待达到每年10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1000万元以上,梨农们还利用梨花节、采果节相继办起了大唐山庄、森空雅竹等特色农家乐30多家。丰富的梨花资源催生了火热的“梨经济”,老百姓们销售自家的农特产品,成为招揽八方游客,发展乡村旅游,老百姓的收入大大提高。
村子有了旅游节,村民有了新盼头。正是因为发展“梨经济”,放牛坪村从人年均收入仅2000多元的山村变成了人年均收入超万元的梨园新村,2019年,放牛坪村人均年收入更是达到了19000多元。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思想观念也转变了,大家开始积极主动的发展特色民俗和农业来实现增收,逐步打造出“生态+农业+旅游”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通过创新技术做深加工,梨子的附加值可以增加200%!一盒小小的梨膏能卖到68元,清心润肺、消痰解毒,卖得好得很!”茨竹镇放牛坪梨膏第四代传承人陈华笑着说。在他的梨膏车间里,村民们都在忙着装瓶。
说到熬制梨膏,陈华打开了话匣子。他说,放牛坪村海拔高,日照足,雨量充沛,生长出来的梨子皮薄汁多。“我们精选优质的富硒黄花梨,去蒂去核,洗净后切成小块放入机器中打碎,再用白纱布过滤留汁,用大火将梨汁熬6-7小时至粘稠状,再转小火熬2-3小时,直至锅内梨膏熬制成为金黄色。”茨竹镇将放牛坪梨膏纳入重点传承保护项目,并进行科学改进,继续探索梨膏更优质的加工方法和配方,因投资较小、操作简单,很容易就被果农们掌握和接受了。
传承人陈华介绍说,对梨子进行深加工,开发梨罐头、梨干、梨脯、止咳糖浆等高附加值,可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梨子的效益就成倍增加了。他们目前已开发出梨膏、梨汁、梨酒等产品,销售势头正好。下一步,准备再将600亩梨树改良换种,引进更多社会资本,让基地做得更大,更具影响,打入更广阔的市场,实现黄花梨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
据悉,下一步,茨竹镇放牛坪村将以产业为依托,深入推动“三变”改革,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健全村集体资产运营管理和收益分配机制,探索村生产互助合作社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合股联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道路,真正形成以股份为纽带,打造“农民变股民”为核心的利益联结新局面,最终实现百姓富、产业兴、生态美的美丽村庄。
“机遇重庆”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八场)——重庆市加速推进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闻发布会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网络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最佳浏览环境:分辨率1024*768以上,浏览器版本IE8以上)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西段106号10栋移动新媒体产业大厦 邮编:401121 广告招商 传真